摘要:本文从探讨王彬彬《散文是一种“微虚构”文学》的尺度入手,旨在厘清散文创作中虚构与想象的关系和边界,试图为一直以来“散文能不能虚构”的争论寻求突破口。文章分析了散文作为一种文学体裁本然存在虚构的特征表现和内在原理,指出散文创作在美学上需要避实就虚、想象上需要虚无缥缈、伦理上需要虚实相生,并提出散文创作中虚构的方法与向度,即为追求修辞而虚构、为优化情节而虚构、为营造意境而虚构。
关键词:散文;虚构;美学;伦理;方法
《东吴学术》2025 年第1期刊载了王彬彬教授《散文是一种“微虚构”文学》一文,主要论述散文写作在有意识、有意无意间以及下意识中存在的虚构现象,并援引《史记》等诸多经典名篇阐述散文虚构的客观现象和主观追求,由此认为“或许可以把散文称作‘微虚构’文学”。散文能否虚构是一个长期被提及而未有定论的问题。笔者作为基层的散文写作者,从实践层面来面对这个问题,窃以为这可能是写作者和研究者始终没有厘清“虚构”和“想象”的边界;而在实操层面,“能不能虚构”则可能是一个长期存在并被屡屡提起和讨论的伪命题。较之于诗歌、小说和戏剧等文体,散文的虚构可能表现出“微量”或者“微观”的特征。但从散文内部来讲,“虚构”在作为一种文体而非实录(比如相对较为极端的录像录音)的情境下,写作者当然能以“尽可虚构”来设计、建设及维护文体自身的内在机理。本文尝试从实操层面探讨散文写作“尽可虚构”的本然、边界以及方法,以期能启发更多的散文写作者不再纠缠于“能不能”虚构的问题,而是在“好不好”的路径上找到一种具有建设力的思路。
先谈虚构对于散文写作是一种本然。
首先,文字、文本及其载体虽然是一种真实的存在,但对于所呈现和讨论的事实(所见或所闻)而言就是一种虚化的过程,即便作者如实地记录每一个细节,但从事实到文字本身就是一种虚化的过程,后期读者的识见即便与作者本意完全对等,但纸上的事实一定是经另一种形式所虚构。从这个意义上讲,文本本身的虚构是一种本然,如我们所记述的某次日出,从天然的红色被转述为字面的“红色”,就是一种全新的被虚构的现场感,及至其被读者识别理解为他者的“红色”,一系列的转变无不由虚构本身所支撑。
同时,文本的情节在转换能力上与客观世界的维度也必然存在着“部分截取”的现实情况。文字即便精妙到能完全还原甚至“以偏概全”的境界,事实上它与现场之间仍然存在绝大部分的差异。而文学作品作为一种偏于感性的表达方式,用“新闻结束的地方是文学出发的地方”这样的观念去考察,也就是用完全实录与文学创作之间的某种对照关系来衡量,散文即便更注重真实,也无力直接抵达以及摄取全部现场。换个角度来看,即便是注重真实的新闻报道,以文字或者以更为科学的录音录像手段去呈现,也几乎无一例外地在文本情节上对现场真实存在着“表达失能”现象。比如表述一个车祸的现场,即便是现场直播也会因为视角或者时机的原因而难以全维度地保持绝对的现场真实。
最为重要的是,文学作品如散文更多注重的是作者的主观感受,而读者的主观解读也会让即便是完全基于事实的文本被重新解读、二次创作甚至完全误读。这是“主观”的弊端,也正是文学的光亮。从科学观念上来考察,我们所能见到的世界便是主观的,这是因为个体的识别能力千差万别,即便是作者、编者以及读者的视角惊人一致,但“一千个读者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的主观认识依然顽固地存在于文学作品的阅读和解读中。对于文学作品,我们强调的客观越是强烈而可靠,可能一切越逼近于主观。同时,文学作品对于现实表达的魅力,也就是能够引起更多读者共鸣或共情的特质,往往并非因为绝对客观的事实,而可能是极端偏见的主观认识。这一点,王彬彬教授在文章中也有阐述:“当我们叙述某件事情,已经不可能是纯客观地呈现,而必定掺入了我们的理解,掺入了我们对事情的主观认识。”比如同样是写老北京秋天的名篇,老舍《北平的秋天》和郁达夫《故都的秋》所呈现的思绪和意境就极为不同。老舍以平民视角描绘秋天的市井生活,郁达夫则以文人雅趣聚焦秋的萧瑟清冷,两者谁更客观?谁更主观?或者说,又是谁在虚构?这只是从作者主观经历与认识上讲文学作品和客观世界的关系,如果再引入编者对作品的认识以及读者对作品的解读,因为“主观”而导致的散文写作在真实与虚构之间的关系就更加复杂。虽然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但也是一个让文学作品比事实更加有趣而丰赡的存在,应该说主观偏向于虚构是一种建设力。
《老舍散文》
人民文学出版社2013年版
《故都的秋》
四川大学出版社2024年版
基于上述认识(这当然也是主观的),散文作者就没必要在能否虚构上再过分纠缠,况且关于虚构和想象的区别本身就是一个无需深究的伪命题。因为作为文本的建设者,我们正是靠着“主观”去实操文本的,主观是一种办法,更是一种能力。虚构不只是说假话,而想象与虚构之间也没有明确的边界可言。愚以为写作者和研究者更应该把精力集中到如何运用好虚构(或者想象)这一个问题上,让散文作为一种文体表现出更加美好的现实存在,而不是一味地在字面上苛求真假之辨。接下来,笔者从一个创作者的角度出发,就散文写作与现实之间的美学、想象和伦理层面对虚构问题展开如下探求。
散文写作在美学上需要避实就虚。传统意境上,我们一直讲究“真善美”,即便是近现代的翻译文本也提出“信达雅”,“真”“信”为真,真实是为人与为文的第一标准。当然不是要试图无知地推翻这些经典的理论,而是想厘清或者扩充文学写作者对于“真假”或者“虚实”的认知。从文学角度讲,既然文学作品较之于写实(如新闻)无需实录,或者较之于私人记录(如日记)无需字字如实,那更应该在“避实就虚”上找到更多的出路和可能。这也是文学作为一种艺术创作活动的美学要求。我们与事实、现场以及客观之间应该保持某种界限,把文学的美学追求作为边界,在这个范围内尽可能地发挥“就虚”的权力和能力。我们之所以需要文学作品,很可能是因为现实阶段性或局部的不堪,需要将虚化的现实作为一种精神“避风港”,这有可能比事实更能够解决深层次的问题。从散文文本自身来看,同样也需要一种基于文字辞采的美学构建。如果我们的写作只是像讲故事一样罗列,像拍照一样整取,或者像写日记一样流水账地去表达,文字就只是文学的工具躯壳,文学之美就无从谈起了。如果说小说本身就有虚构的本领与优势,那么趋向于写实的散文就更需要努力地在文字记述上规避太过坚硬的事实。如果我们需要的《醉翁亭记》只是一份导游词,而没有辞采绝美的表达,文学就只能缺位或者黯然离场。
当然,散文在需要虚构的美学基础上,要守住“真实感”的艺术边界,这可能是很多散文作品被指责作假的根源所在。虚构不是说胡话,而是要让作者体会到艺术的真实,甚至要让读者觉得散文比真实的现场更能打动人心,如此方能显示其高妙。王彬彬教授在论文中提到的《岳阳楼记》,范仲淹可能都没有去过现场,写作时岳阳楼有没有建成也是一说,但从文本中我们看见了“岸芷汀兰,郁郁青青”的艺术“现实”场景,这才是散文虚构在美学建设上所要的追求。
北宋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989-1052)
散文写作在想象上需要虚无缥缈。散文写作当然需要想象,除了前文所述的美学追求之外,写作者基于自身的经验和追求,也需要将虚构(或想象)作为一种写作素养。我们自身所经历或者阅见的事实和现场是有限的,如果没有合理的想象加持写作,我们很难在本来虚构的文字世界里建设新的理想世界,从而引发更多读者的关注和响应。当然作为个体的想象也是有限的,但作家需要认识到的一点是,个人接近于偏见的认识和想象具有无可替代的唯一性。以个体的独特优势,在散文写作中融入更多的想象,可能使文本更加具有张力。这实际上需要通过阅读,取得更多的间接经验来推动写作想象,而这一切断不是事实或现场能完全给我们的。比如我们书写“中箭后的痛苦”,不能为写一篇文章真的去中箭,好像只有这样才能亲述出痛苦的实况,而真实的中箭者却可能没有机会或者能力以文学的方式表述这一痛苦。由此,想象力对于文学的巨大作用便显现了出来。
当然,我们出于个体意识领域的想象,也需要一种“科学”的维系,这便是想象力的边界问题。合理的想象需要科学的方法,也需要科学的训练。想象守不住边界,可能出现幻觉或者狂想(当然这种状态处理好了,也可能是高妙的艺术境界)。我们在日常的阅读中,常常面对很多文本想象力匮乏和失范的情况,这是地方性书写如乡土写作中最容易出现的问题。地方性写作往往囿于自我和区域的顽固认知,容易出现某种自我即中心的幻觉,事实上这种想象力是匮乏或者放浪的。我们的写作最终除了本我的表达之外,更多是要面对编辑和更为广大的读者,所以需要用合理的想象守住边界,才可能在主观的想象和众多的解读中,形成更多相对客观或符合美学要求的共情和共识。
散文写作在伦理上需要虚实相生。写作作为意识形态领域的一种精神实践活动,文字、文本以及媒介真实只是形式上的真实。当然,这种形式仍然要面对真实的生活、学理、法律甚至政治的约束,这就需要散文写作者在美学追求和想象锻炼中建立伦理意识。这种伦理意识一方面可能需要我们在虚实之间做好某种鉴别和表达上的取舍,如我们在传统中会有“为长者讳”“为尊者讳”“为死者讳”的伦理要求,散文写作当然也不能因为追求绝对的真实而不顾这些公序良俗放肆地进行陈述。如向迅的《与父亲书》中讲自己意识到父亲可能有外遇,但却用曲笔进行了回避,这实际上既是一种自我的维护,也是对写作与生活之间伦理关系的维护——这时候,适当的虚构就十分必要了。
《与父亲书》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21年版
同时,出于公开发表目的的散文写作较之于表达私情的散文写作,也需要用一定的虚构规避现实中的法律问题。文学创作可能讨论涉及法律的问题,甚至能为解决一些问题提供某种契机或者思路,但出于某种伦理,散文写作比其他文体的实践者更需要注意妥善地面对真实世界。想象力这时候对于散文创作可能是一柄双刃剑,一方面可以通过想象规避现实的危机,一方面失度的想象也可能会引起诸多文学或社会问题。
此外,即便是出于主观的某种认识,散文写作也要注重一定的学理建设,让偏重于情感的散文表达基于一定的共识理性。比如文化大散文出现后,业界对于余秋雨散文中诸多常识错误的批评,不管究竟出于什么样的目的,但学术上的硬伤并非用想象可以一笔勾销的。散文写作者在情绪真实、表述真实的基础上,还要注重知识正确的基本训练,用更为丰富可靠的间接经验支撑我们以想象力为生命的文学创作,让虚构生出修辞、情节以及意境上的妙境。
作为一名散文写作者,笔者在阐明虚构作为散文写作的本然、边界的同时,还想讨论一下虚构的方法,也就是我们该从哪些方面实施我们的文学想象。
首先,追求修辞而虚构。修辞让事实和现场具有了文学美,这让文本的虚构有了优于现实的面貌和能力。今天的散文书写可能受到媒介发达的影响,呈现出文本想象力缺失的弊端,修辞作为一种基本的文学素养也被忽视甚至缺位。一个作家能不能写好一个比喻句?这像是一个小儿科的问题,但却是呈现在大量文本里的问题。文字、辞采、修辞以及文章本身的形式结构美感一再被忽视,这是散文写作者在文学基本功上的弊病。诗歌一样的语言、小说一样的虚构、戏剧一样的冲突本来可以成为散文文本借鉴的基本元素,但在今天的写作中却被一次次地忽视,这是关于虚构能力本身的一种丧失与缺位。
其次,优化情节而虚构。散文当然不是去编故事,但更不是像资料库一样刻板地记录。即便如《史记》这样的史学著作,作为散文文本考察,诚如王彬彬教授在引用《项羽本纪》中的经典情节时所指出的,史学家(或许这时候应该称为散文家)司马迁因为不能回到现场,但凭借着虚构(想象)将诸多细节写得生动感人,这可以成为我们今天散文写作的古老借鉴。文学创作追求的是诗和远方,散文也应该诗意地想象无可抵达的远方。过去虽然有众多的事实存在,现场也有大量的情节堆积在面前,但写作者绝大多数时候想要抵达的,还是“力不能逮”的情境,而读者也未必需要了解所有的现场、真实的风景或者完全本真的情绪,否则他们可以去看新闻,或者借助搜索去看景点解说词或者作者的日记,而散文的情节虚构则可能为读者深入地了解某一个事实提供一种生动的样本,这也是散文写作需要面对的问题。
《史记》
中华书局2006年版
再次,营造意境而虚构。在知识体系和检索方式更为优越的当下,文学作品较之于严肃的历史或理论研究自有其特征。今天我们散文阅读的优势在于汲取更多的情绪价值,这也使得我们的散文写作要从散文传统中寻找面对今天阅读和生活现状的力量,也就是通过虚构找回、确立或者更新我们的散文在意境上对于文学建设的重要功用。朋友圈、公众号以及更为直接的读图和视频正在分散着读者的注意力,但与此同时,许多经典的散文作品一再被提及,这也提示着散文写作者要在意境上进行反思和建设。意义和境界可能较之于知识和事实更为虚无,但这可能也正是散文写作的长项。正如王彬彬教授在新推出的散文集《废墟与狗》中所营造的意象一样,如何能够在已然全球化和现代化的今天,能够在散文写作者的视角里,看见废墟与狗——这也是对于散文写作的一种隐喻。我们可以通过意境虚构抵达一种全新的意境,这样的散文中,一片落叶或者一朵云仍无比真实,且更能打动和安慰人心。
《废墟与狗》
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2025年版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国当代生态散文研究”(22BZW169)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
周荣池,扬州市作协主席,中国作协会员。主要著作有文学评论集《一个人的批评》,长篇小说《单厍》《李光荣下乡记》,散文集《父恩》《村庄对我守口如瓶》《一个人的平原》等十余部。曾获第五届茅盾新人奖、江苏省紫金山文学奖散文奖、百花文艺奖、江苏省“五个一工程”奖、丰子恺散文奖、三毛散文奖、《长江文艺》双年奖优秀散文奖等。
风油精有什么作用 | 善罢甘休的意思是什么 | 金鸡独立是什么意思 | 红润润的什么 | 智齿什么时候拔最好 |
闲鱼卖出的东西钱什么时候到账 | 散瞳是什么 | 总是口渴是什么原因 | 骆驼趾是什么意思 | 无为而治什么意思 |
脑血栓适合吃什么水果 | 鮰鱼是什么鱼 | 山竹吃了有什么好处 | 香蕉可以做什么美食 | 职业测试你适合什么工作 |
颈椎曲度变直是什么意思 | 青梅煮酒什么意思 | 肠胃炎吃什么水果比较好 | 梦到死人了有什么兆头 | 滇红茶属于什么茶 |
柠檬水喝多了有什么坏处hcv9jop1ns3r.cn | 口吃什么意思hcv9jop4ns5r.cn | 结甲是什么意思hcv7jop6ns2r.cn | 什么是胃肠型更年期hcv9jop1ns7r.cn | 水宝宝是什么hcv8jop2ns4r.cn |
1991年属羊的是什么命dayuxmw.com | 风寒感冒吃什么药效果好hcv8jop1ns9r.cn | 头晕四肢无力是什么原因hcv8jop7ns4r.cn | 艾条什么牌子好用hcv9jop0ns9r.cn | ccs医学是什么意思jiuxinfghf.com |
金色葡萄球菌用什么药hcv9jop5ns0r.cn | 什么样的脸型有福huizhijixie.com | 寒湿吃什么药youbangsi.com | 梦见补的牙齿掉了是什么意思hcv7jop4ns7r.cn | l do是什么意思hanqikai.com |
黄花菜都凉了是什么意思hcv8jop2ns2r.cn | 云翳是什么意思hcv8jop2ns5r.cn | 紫外线过敏是什么症状hcv8jop7ns8r.cn | 什么是追溯码hcv9jop4ns4r.cn | 什么的知了hcv8jop1ns6r.cn |